首页 > 文化 >

当博物馆严管社会讲解入馆后,研学热下的网上讲解该不该管?

发布时间:2023-07-27 11:23:27来源:

最近,前往西安旅游的文博爱好者吕容没有使用博物馆内的讲解设备,而是给手机连上耳机线,播放网上讲解视频:“有些讲解视频甚至连参观路线都安排好了,我只要跟着走就行了。”

记者搜索发现,网络上能找到不少针对热门博物馆和优质展览的“研学”“导览”类视频。日前,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在内的多家文博场馆都针对馆内社会讲解出台管理措施,明确未经许可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但这些网上研学导览视频则直接跳过规定隔空进入博物馆内。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网上讲解虽可避免干扰博物馆参观秩序,但仍有传播错误知识和观点、曲解策展理念的风险,应加以管理;而在一些市民和文博爱好者看来,文博机构需要以更创新的方式满足参观者旺盛的需求。

线下展览,线上研学

好不容易预约上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事金融工作的吕容出发前就做好功课,在网上找到一段长达两小时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视频,“这是我第一次去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段视频挑出了重要的文物系统讲解,对我来说非常有用。”

在这段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表示要“举着视频去参观”,还有网友细心地将进入不同展厅的时间进行标注,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行程滑动视频。还有网友则表示,虽然不能和现场讲解随时互动比,但通过弹幕、评论与作者和其他网友交流,也能解决一些疑问。

一些看展览、听视频的观众在视频下方表示感谢

一些视频上传者还“化整为零”,将同一博物馆内单个文物讲解独立剪辑出来。一则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视频集包含84个视频,以文物为视频命名,长则20分钟,短则2分钟,有网友称赞“方便随看随找”。

一些文博爱好者介绍,不少博物馆的讲解服务主要针对常设展览,但他们更希望获得举办时间有限的各类临展、特展的讲解。以上博为例,针对常设展一天至少8场志愿讲解服务,时间会在馆内服务台公布;而此前火热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综合考虑客流等多方面因素,人工导赏主要通过社会大美育课堂,定期面向学生团组提供服务。曾经4次参观这场展览的市民游先生对此表示理解:“特展的观众非常多,如果开展人工讲解,很可能展厅无法流动。”

不过在网上,有人专门针对这样的特展推出了网上讲解。一个在网上签名为“青少年人文通识课老师”的用户,在今年4月就推出了《如何欣赏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视频,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多件展品。针对目前上博正在举办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该用户再次推出讲解视频,时长超过2小时,视频标题也更加直白——《讲解上海博物馆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展览有没有版权?

记者看到,这些依托于博物馆展览的线上讲解资源,大量使用了博物馆内的照片。如针对上博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和“实证中国”两场特展,用的几乎都是在展览上拍摄的文物照片。而部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讲解视频,直接跟拍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全程。

直接使用博物馆和展览资源,是否涉嫌侵权?

据法律界人士介绍,根据《文物法》规定,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博物馆是保存和研究机构。除极少数当代艺术品外,博物馆内的文物几乎都已超过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而进入公有领域。但博物馆拍摄的文物照片、开发的文创产品等经过二次创作的作品则会受到《著作权法》等法律保护。

这意味着网上讲解视频使用自行拍摄的文物照片、视频等并不违法,但使用博物馆介绍文字、跟拍工作人员讲解等却涉嫌侵权。

尽管已有相关法律规定,线上讲解依然充满争议。以《如何欣赏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例,创作者对展览的结构进行了重组,例如将展览上以“圣母”为主题的画作进行对比讲解;或是讲解展出的印象派画作时,引用维米尔名作《倒牛奶的女佣》等未展出的名画来解释印象派与此前画作的延续与区别等。“线上讲解有很多是基于展览的思考和生发,并不只是为了讲解。”一些在线上从事艺术普及和教育的工作者表示,艺术史和作品都是公开的,并不能成为一场展览的专利。

网上针对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讲解视频,将不同板块展出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讲解

不过在一些策展人看来,一次特展背后要付出大量心血,是一次学术研究的总结和呈现,符合法律中所称的“具有独创性”“智力成果”等要素。从事策展工作的翟先生就表示,一些线上讲解虽然看似融入自己的思考、参考其他资料,但其框架依然与策展思路一致,“比如网上讲解‘实证中国’展的视频,还是以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板块展开讲解,主题也是思考和讨论文明的定义,这就是展览的全貌。”

期盼更权威更丰富线上资源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日多家博物馆出台“未经馆方许可,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规定,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担心扰乱馆内参观秩序;二是担心讲解内容良莠不齐,传播错误知识和观念。

线上讲解规避了第一个问题,但讲解质量之忧依然存在。在吕容等文博爱好者看来,关键是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的求知欲和个性化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比如在确保不戏说、不乱讲的前提下,语言风格能否更活泼?对于没有定论的问题,能不能有自己的看法?”

事实上,不少网上讲解都直接使用了博物馆的讲解资源。记者发现,部分讲解视频大量使用疫情期间博物馆闭馆时各大博物馆“云游”导览时录下的资源。把文物讲解说成“脱口秀”而出圈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的视频,干脆被“打包”。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在多个博物馆体验过讲解服务的杜女士表示,虽然目前不少博物馆也有线上讲座和视频导览资源,但对比讲解员们在其他场合录制的视频,显得过于板正,“应该充分发挥讲解员的个性和魅力。”

而游先生则对目前部分博物馆讲解针对展品而忽视展览感到不解渴:“一件展品讲出花来,也只是一件展品。关键是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他发现网上一些讲解视频虽是一家之言,讲解者也并非权威,却能跳出展览引用各方资料,使用动画、图示等方式,让人对时代背景和展览意义有更深的认识。他建议,虽然策展人不可能每次都在现场导览,但博物馆可以邀请策展人录制视频讲清策展思路,放到官方网站下载观看。

一则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视频下方,讲解员回复仍强调要到现场

不过记者发现,一些讲解员虽在社交媒体开设了账号,但极少发布讲解视频,更多是学术讨论和文物介绍的短视频。有网友在第三方发布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视频下评论“在博物馆打开这个视频边看边听,效果比真人讲解还要好”,视频中的讲解者回复“这不可能,绝对没我给你讲效果好。”

“相比提供线上资源,我们更希望观众走进博物馆。”曾在博物馆从事4年讲解工作的志愿者刘女士很欣慰看到今年暑假涌现的博物馆研学热,“相信问题会找到解决方法,但首先是大家愿意走进博物馆。”

(来源:上观新闻)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