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4-12-22 11:51:39来源:
普通话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古代汉语基础
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在不同的时期,汉语有着不同的形态。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使用的雅言可以看作是古代通用语的一种形式。雅言主要是在贵族阶层、外交场合以及文化交流等活动中使用,《论语・述而》中就记载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说明孔子在诵读经典和执行礼仪活动时使用雅言。
二、元明清时期的语言融合与演变
-
元朝时期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北京话的地位逐渐上升。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官员、商人、士兵等聚集在大都,各种方言相互交流碰撞。由于政治中心的语言辐射作用,以大都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交流过程中被更多人接触和使用,为现代普通话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
明朝时期
明朝初期定都南京,南京话在官方场合和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批官员和民众从南京等地迁徙到北京,南京话和北京话再次融合。这种融合使得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更加丰富,并且在更广泛的地域内传播。 -
清朝时期
清朝统治者以满语为国语,但在实际的统治过程中,汉语尤其是北方方言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朝时期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话在不断吸收满语、蒙古语等语言成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通用语言的地位。许多文人学士、官员以及商人等在交流过程中都使用北京话,这使得北京话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
三、近现代标准的确立与推广
-
民国时期的国语运动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开始推行国语运动。1913 年,读音统一会制定了 “国音”,它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了一些其他方言的读音特点。但这种 “国音” 是一种人为的、混合性质的语音标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
新中国成立后的普通话定义与推广
新中国成立后,1955 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一标准的确立,使得普通话有了明确的规范。此后,国家通过学校教育、广播、电视、电影等多种渠道大力推广普通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持续深入。如今,普通话已经成为中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沟通的通用语言,并且在国际交流等诸多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