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深圳这所名校说“不卷”了!问题是——卷不卷,全由学校说了算吗?

发布时间:2024-12-24 09:35:36来源:

日前,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何石明的“不卷宣言”引发热议,主要措施包括不再对外宣传清北录取名单、减少考试次数、不公布排名等。学校有“不卷”的自由吗?12月23日,何石明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不卷不等于不要成绩;加量加作业的方式是“教育无能”;卷不卷重点在学校,不应被外界评价所裹挟。

何石明 受访者供图

【事由】

深外掌门人“不卷宣言”引热议

近日,何石明发布了一篇文章《做绿色的教育 办伟大的学校》,提出:“在基础教育面临如此内卷的境遇下,深外人要主动作为,深度教改,回归教育本源,从我做起,不卷了!”知名教育集团“掌门人”如此表态,引发广泛热议。

何石明1973年出生于湖北黄冈,此前任北京四中副校长、北京丰台二中校长,曾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也是最早推动国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教育工作者之一。2024年9月1日,何石明正式上任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

“12月12日深外举行了一个教师表彰活动,那篇文章实际上是我当时的发言稿。在了解深外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学校需要有一些改革和变化,所以跟校长等学校党委成员讨论以后,决定发起呼吁。”何石明解释道。

文章中,“不卷”措施有四:从明年起,学校大门外不再宣传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学生名单;减少考试次数,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高一高二校方只组织期中和期末等重要考试,到高三,依据教学需求,教师适度检测;鼓励学生突出特长、多元发展,既不“内卷”也不“外卷”;减轻老师和学生负担。

【对话】

学校有“不卷”的自由吗?

当前基础教育“卷”的原因何在?面对中考、高考升学压力,学校说“不卷”就真的能“不卷”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何石明。

不卷≠不要成绩

在何石明看来,“卷”的定义是什么?“‘卷’是一个综合话题,指的是相互的消耗,特别是低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压制孩子,牺牲孩子的健康、师生的正常工作和休息时间,而且是一种短视的教育行为。”他说。

对于“不卷”,何石明谈道:“‘不卷’实际是指不内耗,并不是说不要成绩。深外一直在努力提升成绩,包括清北录取率和未来的分数。至于通过何种方式抓成绩而不产生‘内卷’,关键在于提高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学习时间或作业量。”

加量加作业是“教育无能”

如何在“不卷”的同时又保障中考、高考成绩,做到“既要又要”?何石明表示:“我们并不回避中考、高考的话题,实践‘不卷’理念并不意味着放松或‘教育虚无’。我们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等。这些措施旨在让孩子们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这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校的成绩会越来越好。”

何石明认为,加量、加作业、加学习时间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无能”的体现,反映了学校没有更好、更高效的教育方法。

卷不卷主要取决于学校

学校卷不卷的自由度,是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指标?何石明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卷不卷的重点其实在学校,而不是上级教育部门。孩子晚上写作业写到几点,是老师或学校的问题,不是教育局的问题。因为教育局并没有要求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责任主体还是在学校。”他说,“学校管理者不应该总是责怪别人或上面的评价‘指挥棒’。高考和中考已经存在多年了,很多学校都办得很好,既让孩子健康成长,成绩也不差。”

何石明强调,学校不应该被考核评价所裹挟,“学校应该保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下功夫、想办法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仅仅为了应对考核评价而采取一些短视的措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定力,不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

贴出考上清北人数

只是展示“政绩”

深外表示,往后不再主动发布和宣传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但实际上,一些家长、自媒体都会主动“扒”并传播这一数据。

何石明表示,公布清北录取名单不仅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还助长了教育焦虑。“如果一个学校宣传自己20个学生考了清华北大,那么其他学校会怎么看?广东全省每年清北名额也就200多个,大部分孩子是考不上清北的,贴出来有什么意义?这种宣传只是展示自己的‘政绩’,违背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不是看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考多少个清华北大,而是看整体的管理、格局以及孩子的成就感、提升度和成长度。”

他认为:“学校确实需要一些指标来展示自己的教育质量,但是清北的录取率不应该是唯一的指标。”学校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体育成绩、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只有当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他们都感到被重视,才能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生态。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清北录取率来吸引生源,而应该展示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

【记者观察】

当有学校主动“不卷”时,

家长能回馈相应定力吗?

深外的“答案”并未完全解答教育“卷”的问题。因为,学校对“卷”的定义跟家长恐怕并不完全一致。

学校从低效教育的角度定义“卷”,给出的答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当然没错,但并不完全符合家长们的现实感受。对公众来说,“卷”更多的是单一评价选拔体系下竞争优质教育资源、竞争优质工作机会的无奈。

“卷”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学校单方面不可能完全解决。但何石明有一句话说得很重要:卷不卷,学校是有一定选择权的。作业多不多是老师、学校布置的,不能全推到“指挥棒”上。学校是有一定办学自主权的,可以选择做支持型学校还是控制型学校。

控制型学校将学生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学什么……一周7天每天24小时都有规定。每周测试、公布排名,班级、座位甚至住宿都根据考试排名决定……学生只按老师要求走,不用选择也没有选择。

支持型学校则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支配权、课程选择权、学习选择权。尽量让孩子有符合年龄特点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研学体验、文化体验,从而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何石明定义的“不卷”就是支持型学校的做法。不少学校已经在这样做,也有不错的办学成绩,只不过没有贴上“不卷”的标签。

其实,每个城市都存在支持型学校和控制型学校。而当有学校勇敢地“不卷”实践支持型学校时,公众和家长能否以理性和定力回馈他们的勇气,而不是一边埋怨教育“卷”,一边投入控制型学校的怀抱?

家长也应扭转“苦读”观念:学习应该建立在孩子身心健康和愉悦的基础之上。剥夺孩子的睡眠、休闲娱乐和运动,即使看似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实际上是在伤害孩子,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未来。

当然,家长的理性和定力也需要教育评价改革的支撑。尤其当AI呼啸而来,倒逼单一评价下知识传递型教育必须改革,也必须快一些改革。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