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AI浪潮来袭,千年商都广州如何破浪前行?人大代表为广州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5-02-19 09:52:31来源:

·开栏语·

干字当头拼经济,再造一个新广州。2025年广州两会于2月19日-2月23日举行。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哪些热点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州如何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2025年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何在?即日起,羊城晚报·金羊网推出《两会热话题》专栏,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热点议题进行探讨,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柳卓楠)

人大代表为广州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徐振天 王沫依 卢佳圳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近期,随着DeepSeek(深度求索)的爆火,AI浪潮再次席卷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如何在AI赛道发力?2月19日,广州进入2025年两会时间,AI也成为人大代表口中的两会“热词”。

推动“AI+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结合广州产业优势,打造AI大模型实践标杆城市;通过“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推广”闭环模式,鼓励中小企业接入AI技术;绘好“AI+教育”的育人施工图……围绕广州人工智能发展,人大代表们建言献策。

林枫

广州市人大代表林枫:

广州有望成为“AI大模型应用之都”

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牛犊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枫看来,广州发展AI大模型具有天然优势。广州的制造业和商贸业实力强劲,汽车、电子、医药等产业对AI大模型的需求明确。在公共数据开放领域,广州走在全国前列。交通、医疗、城市治理等领域数据可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支撑,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也可为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支持。

为此,林枫建议,在打造行业大模型方面,广州要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优先发展汽车大模型(广汽、小鹏等)、医疗大模型(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群)、商贸大模型(广交会、跨境电商),推动“大模型+机器人”“大模型+生物医药”等跨界融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方面,支持高校(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AI工程化人才。

此外,他建议广州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设立大模型研发补贴,对国产算力采购、数据标注成本进行补贴。场景方面,在政务、交通等领域开放“沙盒”测试环境,鼓励企业参与城市治理(如台风应急响应、交通拥堵预测)。

林枫认为,广州须抓住大模型技术变革窗口期,形成“北京重基础研究、深圳强硬件、广州精场景”的差异化格局,有望成为“行业大模型应用之都”。通过深耕产业需求、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深圳算力、香港金融,广州或将成为中国AI大模型落地实践的标杆城市。

李志坚

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志坚:

广州要推动“AI+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指出,广州数字经济发展实力雄厚,“12218”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调了数智化转型,布局了人工智能、智能无人系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这是广州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依托。

他建议,广州要加速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区块链、自然科学技术交叉创新,在“黄金赛道”挖掘未来产业潜力。例如通用AI、垂直行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生物识别、自动驾驶、智能空天利用(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等,都代表了产业的增量空间,并为赋能传统产业提供了重要通道。广州要大力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躬身入局,加大研发投入,抢抓发展机遇。

李志坚指出,广州发展AI产业的一大优势在于应用场景丰富。他建议,广州要推动“AI+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要营造支持创新、培育新业态的发展环境,建立场景开放与风险容错机制,支持更多市场主体、服务机构参与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形成丰富的“种群生态”。

张云慨

广州市人大代表张云慨:

AI赋能传统制造业实现“智改数转”

“面对AI浪潮,广州需以务实和敢为天下先的态度来应对。”广州市人大代表、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专家张云慨建议,广州应将“AI技术+产业优势”转化为实体经济增长动能,通过政策支持、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等方式,在垂直细分行业加强应用,在AI浪潮中占据先机。

他建议,广州可将AI与汽车、医疗、商贸等传统优势产业结合,发展汽车大模型、医疗大模型等细分领域。“可以推动AI在智能质检、供应链优化、产品设计等场景的应用。例如,汽车产业可利用大模型优化生产线效率,医疗领域可加速药物研发与诊断辅助。”张云慨说。

他还提出,广州可通过“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推广”闭环模式,鼓励中小企业接入AI技术,AI赋能传统制造业实现“智改数转”。此外,广州还可以借助AI跨界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形成广州特色技术路径。例如,推动AI与服装设计、跨境电商结合,探索非通用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人才方面,他建议,可结合广州优势教育资源,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AI工程化人才。此外,广州可通过落户优惠、科研经费支持等方式,吸引AI顶尖人才。同时加强基础教育,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培育青少年创新思维。

陈武

广州市人大代表陈武:

绘好“AI+教育”的育人施工图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引发广泛关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建议,广州应绘好“AI+教育”的育人施工图,构建“人人都受益”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格局。

“建议广州市制定《广州市中小学AI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设备采购等方面做好阶段性目标,明确施工图、责任图、进度图,一张蓝图绘到底。”陈武说。

如何将“规划图”变成“实景图”?陈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设置专项课题,鼓励一线学校、教师开发人工智能课程;二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三是开发教学资源,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研发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

陈武还提出,人工智能教育要实现“人人都受益”,还要注重对薄弱学校及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精准帮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经费保障力度,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建,激发内生活力,填补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一个地区都不能少、一所学校都不能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